一、答辩时间:2021年5月17日上午8:00开始
二、答辩形式:线下答辩
三、答辩地点:科技楼29-414
四、答辩委员会组成: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备注 |
1 | 龚明 | 教授 | 中国科技大学 | 主席 |
2 | 高先龙 | 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3 | 梁兆新 | 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4 | 林机 | 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5 | 高超 | 副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6 | 王沛 | 副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7 | 王骞 | 讲师 | 浙江师范大学 | 秘书 |
五、答辩联络人:尤冰凌
六、参加答辩研究生:
序号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1 | 李斌 | 王沛 | 孤立量子系统中的非平衡相变 |
2 | 郭凡 | 林机 | 高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lump波解及其 与孤立子波的相互作用 |
3 | 孟烨铭 | 高超 | 基于残差的矩阵乘积态及其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
4 | 尤冰凌 | 高先龙 | 量子相变驱动下光子统计的理论研究 |
5 | 贾瑞煜 | 林机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淬火孤子与冲击波 |
6 | 叶海荣 | 高超 | 淬火相互作用下的孤子动力学 |
7 | 童先奇 | 高先龙 | 局域和临界系统的Kibble-Zurek机制的研究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年5月7日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会议;
(二)指导教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答辩人、学位论文题目、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情况,并宣读本人对论文的评语;
(三)学位申请人针对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做的修改进行说明,并对论文的内容、方案、成果、创新之处等进行报告,陈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答辩委员提问,学位申请人作答,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五)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通过答辩”或“不通过答辩”的意见。
(六)所有申请人完成答辩后休会。答辩秘书汇总答辩评分表的表决结果,全体委员2/3(含)以上同意视为通过答辩,否则为不通过。答辩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和委员签字;
(七)推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选比例不超过学位申请人数的20%,比例不足1篇按1篇计。
(八)答辩委员会应对存在风险论文的进行重点审议,形成审议具体意见。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1)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2)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3)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4)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或研究方向)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
(九)复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十)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会结束;
(十一)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