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辩时间:2021年5月20日14:00开始
二、答辩形式:现场答辩
三、答辩地点:29幢2楼218室
四、答辩委员会组成: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备注 |
1 | 张志军 | 教授 | 上海大学 | 主席 |
2 | 何益明 | 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3 | 孟秀清 | 副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4 | 赵典 | 副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5 | 胡芳芳 | 青年副教授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兼秘书 |
五、答辩联络人:彭秀沙
六、参加答辩研究生:
序号 | 姓名 | 学位论文题目 | 导师 |
1 | 王卓 | 非晶薄带宽度影响磁芯性能的机理研究 | 方允樟 |
2 | 郑扬琼 | 钛酸钡纳米材料压电催化及热释电催化高效降解染料构筑及机理 | 贾艳敏 |
3 | 陈琳 | 铁电BaxSr1-xTiO3纳米材料压电化学、热释电化学表征及物理机制研究 | 贾艳敏 |
4 | 黄欣 | 可控形貌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及其超声协同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性能研究 | 刘世清 |
5 | 赵金贺 | 铁酸铋纳米材料及异质结构压电催化和热释电催化降解染 料研究 | 杨宏宇 |
6 | 童晔 | 稀土掺杂钒酸盐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与温度传感性能研究 | 陈莉萍 |
7 | 王丽梅 | Fe基合金薄带微观应力与结构特征研究 | 方允樟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年5月11日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会议;
(二)指导教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答辩人、学位论文题目、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情况,并宣读本人对论文的评语;
(三)学位申请人针对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做的修改进行说明,并对论文的内容、方案、成果、创新之处等进行报告,陈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答辩委员提问,学位申请人作答,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五)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通过答辩”或“不通过答辩”的意见。
(六)所有申请人完成答辩后休会。答辩秘书汇总答辩评分表的表决结果,全体委员2/3(含)以上同意视为通过答辩,否则为不通过。答辩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和委员签字;
(七)推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选比例不超过学位申请人数的20%,比例不足1篇按1篇计。
(八)答辩委员会应对存在风险论文的进行重点审议,形成审议具体意见。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1)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2)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3)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4)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或研究方向)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
(九)复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十)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会结束;
(十一)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