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光强衍射层析无标记显微术
【报 告 人】左超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
【报告时间】2021年10月27日(周三)19:00
【会议链接】(腾讯会议)
【报 告 ID】 579 686 610
【报告摘要】如今荧光显微技术已逐步实现从2D到3D甚至4D(xyz+t)成像的跨越。另一方面,195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Zernike相差显微技术虽已成为现代生物显微镜的标配,但仍局限于二维成像,发展明显滞后。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亟需一种新型“无标记三维显微”模态与共聚焦/双光子/超分辨三维荧光显微技术形成互补,以满足活细胞三维全貌快速、高分辨、长时程成像的需求。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汇报我们在“非干涉”光强衍射层析显微成像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轴向离焦的光强传输定量相位成像与衍射层析成像技术、基于非对称照明的傅里叶叠层定量相位成像与衍射层析成像技术、以及波长扫描的无透镜片上高通量定量显微成像与衍射层析成像技术等。上述工作的特点是无需借助于相干照明与干涉测量,仅用强度测量来反演相位与折射率信息,从而为定量相位成像与衍射层析成像由“干涉”走向“非干涉”奠定了理论基础。
【报告人简介】左超,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SCILab: www.scilaboratory.com)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计算光学成像与光信息处理技术,在非干涉定量相位显微成像、高速结构光三维传感等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已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包括JCR一区论文80余篇。12篇论文被选作AP, OL, OE等期刊的封面文章,1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7400次。获国家发明专利53项,PCT/美国专利15项。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一等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指导研究生获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全国特等奖/金奖,研电赛/物联网大赛全国第一名。现任PhotoniX、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光学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期刊编辑,《红外与激光工程》、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等。
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