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报告

11月4日-光电创新论坛学术报告(马维光教授,山西大学)

作者:物电研究生办  发布者:物电研究生办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437

【报告题目】光学反馈线性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报 告 人】马维光教授,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时间】2021114日(周四)15:00

【会议链接】(腾讯会议)

【报 告 ID806 337 873

【报告摘要】激光吸收光谱(LAS)技术由于其具有高灵敏、高分辨以及可原位在线检测等优点正逐步替代传统气体检测技术被应用到大气环境、工业过程控制、医学诊断、燃烧过程、汽车尾气排放、矿井及交通危险气体以及近年的双碳减排等的监测中。直接吸收光谱技术(DAS)是基于Beer-Lambert定律的最基本吸收光谱技术,然而其受限于1/f噪声以及吸收光程等因素,最小可探测吸收约在10-3。调制解调技术通过将吸收信号转移到高频来降低光电检测过程的噪声,多光程池以及光学腔是在有限长度内实现长光程的吸收,以此来提高LAS技术的探测灵敏度。光学腔应用的难点是如何实现激光到腔的高效耦合,光学反馈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OF-CEAS)可以有效压窄半导体激光的线宽,实现激光到腔的高效耦合,从而可以获得显著增强的气体探测灵敏度,结合腔衰荡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免定标测量。报告首先总结了DASOF-CEAS的技术特点,接着对比了三镜腔与两镜线性腔结构在CEAS中应用的优缺点,最后介绍了基于线性腔OF-CEAS技术的测量结果及其在包括常规CO2CH4以及放射性14CO2高精度检测中的应用展望。_MG_4341we

【报告人简介】马维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激光光谱技术学术论坛秘书长,《光学精密工程》青年编委,山西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负责人,光电工程系主任,瑞典Umeå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超灵敏激光光谱技术,痕量气体检测技术、激光技术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军工863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基金近10项,合作发表SCI高水平论文近百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2项完成转让。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