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昌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浙江师范大学获7金8银,金奖数位列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首获大赛单项奖“最佳带动就业奖”;囊括高校集体类全部奖项,实现“互联网+”入围决赛项目总数、金奖总数、单项奖突破、高校集体奖等4个历史性突破,其中由我院报送的《菌检食安——全自动食品致病菌检测设备开创者》斩获高教主赛道银奖!

“菌检食安——全自动食品致病菌检测设备开创者”项目由邵杰、阮春峰、吴琼老师指导,叶威、李俊豪、魏妍婷、吴月江鸿、游萌菲、何伊琳、施超凡、项汝凯、彭茜茜、金菲菲等同学参与。该项目运用光谱技术,通过检测致病菌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氧耗量双重指标,来判断食品致病菌含量是否超标,颠覆了传统致病菌检测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检测量、检测速度和检测准确率的全面提升。目前,团队已累计获得7项核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并发表1篇权威期刊论文,技术先进性受到25家国际知名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并得到中国工程院刘文清推荐。
幕后故事

团队成员魏妍婷回忆道:“一年前,我进入了团队,开启了我的备赛时光。早八晚十一是常态,甚至是很早结束的常态。熬夜通宵是标配,一遍遍梳理逻辑,然后被打碎,再拾起破碎的逻辑重新梳理,再被打碎,如此循环直到比赛的前一天。这样的日子,在我回想起来是疯狂的,是充实的。
一年以来,看着项目从最原始的状态到最后定型的模样,项目在成长,我也是。感谢所有的老师们,一直陪我们奋斗在前线。感谢我在这一年里遇到的所有队友们,在与你们相处或短暂、或冗长的时光里,我在你们身上看见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地方,也正是因为你们的优秀,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所有面临着努力和煎熬都可能没有任何回报的日夜里,是你们一直都陪伴在身边。我坚信,我们就是最好的团队。”

团队负责人叶威想起比赛前的日子,他说:“备赛的每个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完外卖就开始讨论问题,练陈述稿。老师也都非常贴心,每餐都有饭后水果,大家吃得很开心。
前一天夜里老师看到我们都很紧张,安慰我们第二天只要大胆的比就好了,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并嘱咐我们早点休息。选手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有一种努力了一年马上就要表现出来的激动,也有怕上场表现不好的紧张,好在第二天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

负责答辩的队员金菲菲说:“作为答辩人员之一,负责团队奋斗近一年的成果展示,我深知自己的肩上担着的数十人的希冀。赛前的一夜,稿子无论背得多么熟练都不敢停下,只能用不断的机械重复使自己稍稍安心,偶尔的小磕绊也可能在高压的心态下成为压倒自己的最后一小撮稻草。南昌之旅中,最令我感动的瞬间是看到老师用熨斗在房间一角默默地熨烫着我们明天的答辩服装。那一刻我从老师温柔坚定的眼神中感受到一股‘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温暖。可以说,团队的力量是我能够站上舞**成展示的力量源泉,没有他们的陪伴和支持,这段旅程的句号就不会完整。”
据悉,本届“互联网+”大赛聚焦建党百年的特殊时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起点、第一次在革命老区办赛的特殊地点三个时空背景进行整体策划,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办赛目标,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347所院校、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和麻省等全球百强高校均派出高水平队伍参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以创培优是物电学院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强化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投身科学研究事业,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有赖于每一位物电学子的参与,作为新时代物电人,自是要不断担当光荣使命,奋勇向前。
杨柳风/编辑
物电学院/供稿
陈锐、阮春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