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报告

5月16日-物理学科云端学术报告(张家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作者:研究生办-马俊  发布者:研究生办-马俊   发布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286

【报告题目】宽带近红外荧光粉的研究

【报 告 人】张家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2年5月16日(周一),下午2:30-3:30

【报告地点】29-535(集中参加网络报告)

【报告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提供一种集成于便携设备中的食品检测手段意义重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该应用需求提供了实现途径,但目前设备体积大,不方便随身携带使用。为实现光源小型化,采用荧光粉转换的LED光源成为当前理想的解决方案。具体地,将宽带近红外荧光粉涂覆在商用蓝光LED芯片上,实现蓝光到近红外光的转换。目前高效宽带近红外荧光粉缺乏。针对该问题,报告人在国内率先开展高效宽带近红外荧光粉的系统研究,在石榴石体系中采用弱晶体场调控,获得了Cr3+的高效宽带近红外发射,实现电光效率超过30%的宽带近红外LED,为国际报道的最高效率。提出采用双掺杂,通过能量传递实现光谱调控,获得了超宽带荧光粉。进一步的光谱实验表明,单颗LED发射的近红外光即可穿透人的上臂,并可实现对血红蛋白含量的测量,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张家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从事稀土光学材料和发光动力学研究,研制出基于光谱烧孔原理的稀土光存储材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室温光谱烧孔,被国际同行称为该领域研究的里程碑;发现稀土离子间往返能量传递过程,面向固态照明和物质检测对荧光转换型LED光源的需求,开发出多种可见-近红外宽带发光材料;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连续入选数理学领域2014-2020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件;以第一获奖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邀请人】郭海教授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