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稀土纳米晶反常荧光热增强效应及其机理
【报 告 人】王元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
【报告时间】2022年5月16日(周一),下午3:30-4:30
【报告地点】29-535(集中参加网络报告)
【报告摘要】众所周知,稀土离子发光具有热猝灭特性,这是传统稀土发光学的一个基本认知。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一些稀土掺杂微纳米材料中,先后发现了随温度升高,稀土上转换发光反而持续增强的反常现象。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不同研究小组分别针对稀土掺杂荧光材料反常热增强发光效应提出了机理解释。这些机理主要有如下几种:1)升温时纳米晶表面声子辅助稀土发光“暗层”的激活,导致发光增强;2)升温导致纳米晶表面吸附水分子发生脱附,减弱荧光表面猝灭效应,使得发光增强;3)升温导致具有负热膨胀效应的微米晶点阵收缩,造成稀土离子局域结构对称性破坏,能级跃迁“禁戒”部分解除,使得发光增强;4)升温引起纳米晶晶格膨胀,导致敏化离子间能量迁移所致的荧光表面猝灭受到抑制,使得发光增强。本报告介绍了我们在稀土荧光反常热增强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已有的各种机理解释做了分析和讨论。
【报告人简介】王元生,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中科大物理系学士,1985年中科院固体物理所硕士,1989年中科大基础物理中心博士;1990-92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博士后;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调入物构所后,从事光功能材料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基金委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英国研究理事会合作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在JACS、ACS Nano、Adv. Func. Mater.、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Nano Energy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200多篇,他引10000余次,H因子61;2014-2021年连续8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材料科学);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0项。现任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邀请人】郭海教授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