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Pc-LED实用的无机发光材料研究
【报告人】刘泉林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报告地点】29-535集中网络会议
【报告时间】2022年12月14日(周三)晚上6:30-7:30
【报告摘要】Pc-LEDs(phosphor-converted LEDs)光源因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实现可见光到近红外发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不同色的发光材料合成。作为LED实用的发光材料,关键性能参量是:激发和发射带位置,以及发光量子效率和发光热猝灭特性等。稀土Eu2+/Ce3+的f-d电子跃迁具有高效、可调等发光特性,其发光性能主要取决于5d能级的能量位置,Cr3+/Cr4+的d-d跃迁可实现近红外发光。我们通过分析大量结构和光谱数据,揭示了氮化物中稀土Ce3+/Eu2+的5d能级能量重心和晶体场劈裂与基质材料成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无机化合物中Stokes位移与基质成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然后以目前已商业化的黄绿色荧光粉Y3(Al,Ga)5O12:Ce3+、红色荧光粉(Ca,Sr)AlSiN3:Eu2+以及Cr3+/Cr4+的无机发光材料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调控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调控激发和发射光谱特性,以及改善材料的发光性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报告人简介】刘泉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兼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任。 1970年1月出生于山东垦利县,1998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2000年),副研究员(2000-2005),北京科技大学教授(2005年-)。期间,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STA 博士后(2001.1-2003.1)和访问学者(2003.10-2004.3)。主讲本科生课《统计物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以及研究生课《材料分析方法》。目前研究方向为无机发光材料,侧重LED照明和显示用的发光材料、以及长余辉发光材料。迄今合作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12000多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荣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邀请人】郭海教授
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