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在物电起飞——学科竞赛获奖优秀学子展

作者:院办 刘学超  发布者:阮敏尔   发布时间:2023-10-05  浏览次数:241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坚持厚德善能 格物启新的院训,充分发挥理工学科与师范教育的综合优势,积极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以创新创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风建设高线,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教助赛的工作思路,通过实行一专业一社团一赛事的建设模式,组建学科竞赛朋辈宣讲团,开设学科竞赛集训营,成立学科竞赛导师库等方式,在学生学科竞赛上取得显著成效,成绩名列学校前茅。

  近5年来,学生获A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230余项(计840余人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9届获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连续6届获国家级一等奖,全国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实验与科技创新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连续多年成绩喜人。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获奖代表】

丁奕妍,物理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在读。


   【获奖感言】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首个获得互联网+”全国金奖的团队负责人,我是自豪的也是幸运的。创新创业大赛既提供了一个让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也为大学生创业做好了保障工作,是大学期间很值得尝试的比赛。互联网+”比赛是个需要时刻创新的持久战,这个过程培养了我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提升了我的团队领导力和胆量。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指导,感谢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也感谢自己一路的坚持。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有所收获,给自己的大学经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指导老师代表】



邵杰,浙江师范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科技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春创造美好明天。你们因拼搏而流淌的汗水,会浸润通往成功的道路;因奋斗而立下的誓言,会一步步成为现实。希望你们在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超越,遇见更好的自己,同学们加油!


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竞赛。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获奖代表】


付娜,通信工程2019届本科毕业生,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保送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就职腾讯公司。


   【获奖感言】


  大学是旷野,不是单行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适合的方向。参加学科竞赛,也是我在不断的探索中选择的。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指导老师代表】


邵杰,浙江师范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挑战自我,奋勇争先。不断挑战不可能,就是在不断超越自我。希望你们通过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培养协作精神,在竞赛过程中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让竞赛成为你们精彩人生的启航。


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获奖代表】

兰燕平,光学工程2023届硕士毕业生,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获奖感言】


  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铜奖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这个奖项代表着坚持、努力和团队合作的成果。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学习是一项坚持不懈的过程。获奖背后是数不尽的夜晚和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挑战都要毫不气馁,坚定前行。而且,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学到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分享知识,共同克服难题,这一技能将贯穿我们整个职业生涯。感谢学校和导师的支持,也感谢我的团队。


 【指导老师代表】


钱义先,浙江师范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谁先起跑,而取决于途中的坚持。成功属于有梦想的坚守者。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获奖代表】


杨鸿健,电子信息工程(初阳)201班,TI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已获得保研资格,拟赴上海交通大学直博深造。


 【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获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参加电赛的那一刻起,这一段路程、这些日子就注定不会太轻松,从四天三夜到综合测评、再到最终的复测,一路艰辛曲折但又收获满满,努力终有回报。感谢陪伴我们度过风风雨雨的老师们以及共同奋斗的队友们,这段时光无疑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指导老师代表】


沈建国,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副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认可度最高的学科竞赛,不仅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律、自学及团队协助等能力,为日后深造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5.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该赛事旨在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竞赛项目。


 【获奖代表】

陈纪昌,电子信息工程2021届本科毕业生,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保研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获奖感言】


  智能汽车竞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比赛,看过《四驱兄弟》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作为设计者,从车模的机械结构、到车上的电路与传感器、再到嵌入式软件算法,每一步都是由自己亲手制作。虽然中间可能会遇到不少挫折,但是克服的越多,赛车就越强,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就进一步得到成长。作为一个竞速比赛,小车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只求快,而忽视了小车的适应能力与抗干扰能力,由于车速太快而翻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像人生一样,追求人生目标的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情况下的压力,只有承受并适应它们,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指导老师代表】


潘日敏,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工程师


 【指导老师寄语】


  智能汽车竞赛涉及了机械、物理、电子、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学科,需要完成车模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组装、硬件检测与控制电路设计和制作、软件调试和优化等多项任务,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比赛,对提升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锻炼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6.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是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的一项光电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赛事,命题赛和创意赛隔年举行,旨在促进光电知识的普及,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与培养,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命题赛要求按题目完成实物制作,并以现场实物竞技的方式进行PK;创意赛形式与互联网+”大赛一致,但要求作品包含光电技术,具体分为创意组和初创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的全国第一名可推荐参加互联网+”全国决赛,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互联网+”全国决赛外卡的比赛。


   【获奖代表】


陈镜如,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班,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已获得保研资格,拟赴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造。


 【获奖感言】


  机缘巧合下,有幸参加了两届光电设计竞赛,两次赛题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对应了不同方面的能力。第十届是创意赛,更接近创新创业比赛的打法,从了解项目到用一份PPT阐述项目,要历经查阅大量资料文献,要接受指导老师、专家老师们犀利的指正,要克服自己站在台上的紧张与胆怯。第十一届则是实物赛,一般分为偏光和偏电两种。我参加的是迷宫寻宝光电小车,这一类别的赛题要求在单片机、软件编程方面有一定了解,个人以为,更重要的是要自主利用网上的资料将其运用到实际。不论是什么比赛,结果是次要的,参与其中,都能有所收获,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指导老师代表】


许富洋,浙江师范大学光电工程系实验师


 【指导老师寄语】


  光电设计竞赛要求光机电算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运用光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意思维,竞赛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坚强的毅力,同学们从懵懵懂懂到赛场披荆斩棘,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助力自身成长成才。


7.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由田家炳基金会冠名资助,浙江师范大学主办,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指导,每年举办一次,是面向师范专业大学生、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展的公益性教学技能竞赛展示活动。


   【获奖代表】


邹洁滢,物理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目前担任一所高中的物理老师。


 【获奖感言】


  参加师范技能比赛的益处不仅仅是获得荣誉,更是享受自我素养提升的过程。参加竞赛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指导老师代表】


黄晓,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教学竞赛是教师成长路上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这经历让你坚定当一位好教师的理想,让你逐步学会去坚持,让你的心态逐步变强大,让你更加去追求卓越。前期你因为大赛而灿烂,希望大赛会因为你而更闪耀。


8.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该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教学赛,均为A类赛事。创新赛组别分为:实验自选类、实验命题类和讲课类。教学赛考验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物理综合素养。旨在培养大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创新精神,同时将物理基础知识与科技前沿相结合。


   【获奖代表】


胡逸阳,物理学202班,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已获得保研资格,拟赴南方科技大学深造。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获得全国物理实验竞赛实验类一等奖。竞赛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竞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阻碍,但是在团队的团结协作下,克服阻力,取得最高荣誉。这些比赛对我来说绝不只是一个荣誉,更多的是给我带来了视野上的拓展和心态上的锻炼。我希望更多同学能够积极参与竞赛,相信在同学们与指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竞赛成绩将取得更大突破。


 【指导老师代表】


金林枫,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实验师


 【指导老师寄语】


  物理实验竞赛以物理知识为基础,辅以机械、电子手段,将物理实验现象可视化、可量化。比赛以团队形式参加,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9.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指导,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科学或理科方向)、有志从事科学教师职业的其他理工科本科专业大学生的展示专业素养的平台。


   【获奖代表】


胡慧宇,物理学203,第十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本科四年级在读。


 【获奖感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该赛事是促进师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宝贵机会,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课堂中去,实现以赛促学。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不断锤炼师范技能本领,获得自身成长!


 【指导老师代表】


郑圆成,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师范技能实验室负责人


 【指导老师寄语】


  为物理教育家的梦想展开表演!


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获奖代表】


金子博,物理学201班,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已获得保研资格,拟赴北京大学深造。


 【获奖感言】


  参加两次数学建模竞赛更像是一种体验,获奖只是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浙师大物理学专业完善而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我获奖的基础,让我能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竞赛的实际问题中。而竞赛反过来又激励了我对专业课的学习,实现以赛促学的效果,达到良性循环。同时,作为负责人,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感谢沈炎峰和许学军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我取得佳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指导老师代表】

沈炎峰,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教师


 【指导老师寄语】


  以全身心的投入去拼搏,以最顽强的信心去争取,不停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图文 物电学院

编辑 方柏榆

审核 丁书亚 阮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