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物电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研究生办-苏丽诗  发布者:研究生办-吴瑛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219

 近日,物电学院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杨志鑫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遥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F = 8.6, 中科院1SCI) 上发表研究论文“All-day Retrieval of Cloud Physical Properties from Meteosat Second Generation Satellite,论文通讯作者为导师周婷婷老师学院付浩阳老师、复旦大学博士生赵志军和李经纬参与本工作。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云物理属性反演模型,可应用非洲、欧洲地区及大西洋区域云属性快速高精度反演。云在调节地球辐射收支和影响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辐射效应与云相态(CLP)、云顶高度(CTH)、云有效粒径(CER)和云光学厚度(COT)等云物理属性密切相关。卫星遥感是获取云物理属性的重要手段,极轨卫星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但无法为固定区域提供连续观测,限制了云连续时空变化研究。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 (EUMETSAT)的第二代气象卫星(MSG)所搭载的旋转增强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仪(SEVIRI)在连续云监测方面具有优势,可实现对非洲、欧洲和大西洋区域每15分钟一次的观测。但其官方产品存在沙漠等地表精度不高及产品昼夜不连续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基于 Small Attention U-NetSmaAt-UNet)模型,研发了一种基于SEVIRI热红外(TIR)观测的近实时全天云物理属性反演方法。基于MODISCALIOP官方产品对的评估结果表明,SmaAt-UNet不仅在反演精度上优于SEVIRI官方产品(图1),且具有更好的昼夜连续性(图2)。

1. 基于MOIDS官方产品的精度评估。第一行为 SmaAt-UNet模型精度,第二行为 SEVIRI官方产品精度。

2. 晨昏线上一致性对比。第一行为 SmaAt-UNet结果(昼夜连续性好),第二行为SEVIRI官方产品(昼夜差异大)。

 非洲地区地面观测网络稀疏,气象数据覆盖不足,在天气监测、对流系统跟踪以及预警发布等方面存在明显限制。基于SmaAt-UNet 可提供全天时高时空分辨率云物理属性产品,能够实现对对流云及相关天气系统的实时监测,不仅提高了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还为区域气象预警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撑,有助于减轻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E021400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JMY25D050001LZJMZ24D050004LQN25D050004)及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省部级科研平台访问学者开放课题(FDAOS-OP202316)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1123526DOI: 10.1109/TGRS.2025.3598117